学术交流

西北工业大学姜碧强教授来我院开展学术交流

时间: 2025-10-24      作者:

10月23日下午,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姜碧强教授在长清湖校区文渊楼D区301报告厅开展了题为“光纤微结构集成器件及应用”的学术报告,为相关领域师生带来前沿科研成果分享。

姜碧强教授学术背景深厚且成就斐然,是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欧盟“玛丽·居里”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他主要从事光纤微结构器件、非线性光学及应用技术研究,在《Light》等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荣获中船重工集团科技二等奖、陕西高校科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欧盟框架计划、装备预研项目等多项课题,还担任中国光学/光学工程仪器仪表学会等专委会委员、中国激光杂志社西安分社副社长兼秘书长、《中国光学学报》和《光子学报》青年编委等职务。

报告中,姜碧强教授围绕光纤微结构集成器件的核心技术与应用展开详细论述。他系统梳理了光纤微结构器件的发展脉络与研究意义,为后续技术讲解奠定基础。随后,他聚焦三大核心方向深入剖析:其一,提出多倾角、复合光纤光栅等新型传感机制,成功将其应用于生化物质高精度检测、光纤陀螺稳定性提升及固体推进剂动力学过程远程在线监测,解决了传统传感技术在复杂环境下的适配难题;其二,创新提出倾斜光纤光栅与层状纳米材料集成、离散模-连续模耦合的技术路径,实现对光振幅、相位、偏振的精准调控,为偏振调制器件、类法诺共振器件及光电转换器件的研发提供新方案;其三,通过层状非线性材料与微纳/空芯光纤光场的高效耦合,攻克石英光纤无二阶非线性的技术瓶颈,实现百微瓦级、连续宽带光泵浦的倍频与和频激发,并将其应用于超短脉冲测量,为全光纤非线性器件的小型化、低功耗发展开辟新路径。

本次学术报告中,姜碧强教授与现场师生围绕技术细节展开热烈交流,针对不同应用场景下器件的优化方向、新型材料与光纤结构的集成可行性等问题耐心答疑解惑。这场报告不仅让师生们接触到光纤微结构领域的前沿成果,更激发了大家对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传感技术等领域深入探索的热情,为相关学科后续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新思路,助力光纤技术领域学术研究与成果转化持续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