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K云体育官方入口王传奎教授团队在知名光学期刊《Laser & Photonics Reviews》(JCR 1区 TOP,IF=10)上发表题为“Engineering Energy Cascades in Quasi-2D/3D Perovskites Toward Low-Threshold Amplified Spontaneous Emission”的研究论文。山东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我院博士生韩书林与上海光学精密仪器研究所的黄斯豪博士、德国同步辐射中心的周俊贵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山东师范大学的范建忠副教授、蔡磊副教授、上海光学精密仪器研究所的刘征征研究员与杭州高等研究院的杜鹃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论文完成过程中得到我院宋玉志教授和邱帅副教授的帮助与支持。
 
 
准二维金属卤化物,因其卓越的光电特性已成为下一代激光二极管增益介质的有力候选者。然而传统准二维金属卤化物存在激子漏斗效应效率低下及高载流子密度下效率骤降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通过分子工程策略调控、具有高效能量阶梯的准二维/三维金属卤化物结构。聚环氧乙烷(PEO)中的C─O─C官能团与苯乙胺(PEA+)形成氢键,从而延缓了PEA+与[PbBr6]4−八面体无机层的组装过程。这种修饰使薄膜获得更精细的晶粒尺寸、更高的结晶度以及改善的表面实音特性。此外,该工程化准二维/三维薄膜在提高激子结合能的同时,通过准二维向三维相位的定向能量转移有效抑制俄歇复合,从而缓解高载流子密度下的效率衰减现象。最终,准二维/三维薄膜的放大自发发射阈值降至16.6 µJ cm−2,并实现了更高的净模态增益系数(892 cm−1)。这些发现为开发低阈值金属卤化物激光器提供了关键性启示。

以上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2/lpor.202501369